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介绍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10-15 [来源]: [浏览次数]:

一、课程介绍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为护理或助产专业学生专业限选课,开设于第三、第四学期。本课程根据护理、助产士等临床、健康产业等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标准,融入产后恢复、母婴护理、幼儿照护“1+X”等职业技能证书内容,融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案例,加强课程的“课-证-赛”融通。教学内容共十三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由理论到实践分为两部分。理论以在线课程内容为主,由学生自行完成,并设计7个实训项目,在线下让学生通过分析-制作-展示-答辩-点评与总结的形式完成项目实训任务,并提交相关项目作品和实训报告。

二、课程团队成员

本课程邀请临床一线护士长共同进行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王思蕴(副教授);课程全职教师:杨京楠(副教授)、王连艳(教授)、张雪霞(副教授);临床兼职教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护士长朱钰钊(副主任护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护士长罗卉(副主任护师)、绵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杨白林(副主任护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康复科李少辉(主管护师)。课程团队具有正高职称1人,教学副高职称3人,临床副高职称3人,临床中级职称1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全部具备临床工作经验。教师队伍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兼顾了临床与教学的双重需要。

三、课程定位与目标

本课程设计立足健康教育的知识结构,基于助产和护理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当下临床护理的进展与需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系统讲解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与方法在健康领域的运用。本课程开设1学期,教学时数为32学时,2学分。

1. 课程总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到提高,沟通与综合运用所学医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

2. 知识目标: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重要性及对健康的意义;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模式并概况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熟悉常见的健康干预方法的实施要点、注意事项等。

3. 能力目标:能策划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能制定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临床健康教育方案;能设计、制作健康传播材料等。

4. 素养目标:熟悉《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理解与认同党和国家对健康行动总体目标的实施指导思想,培养作为护士和助产士的时代使命感等。

四、课程特点与建设思路

健康教育一门是融合医学、教育学、营销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学科架构一般包括健康教育基本方法论与健康相关领域的实践运用两大板块,属于医学类学科建设中应用层面课程,需要有基础的医学知识和基本的社会学知识,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性、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内外妇儿护理学等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护理学导论、护理管理、护理人文修养、人际沟通与护理礼仪等人文类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开设在理论课最后一年,计划32学时,其中理论(线上)16学时,实训(线下)16学时,面向高职、大专等各学历层次。课程建设以“知识-能力-素养”为核心,以学生的实践作品为教学目标,线上内容以“知识”为主,线下授课以“能力”为手段,引导学生将线上的“知识”变成“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本课程建设历程与建设成果

(一)课程建设历程

  1.探索期(2013-2017):本课程自2013年起在我校护理类专业以选修课形式由王连艳老师开设,开始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培养最初的课程师资。

  2.建设期(2018-2021):2018年起成为高职护理、高职助产专业必修课。2019年基于校内师资筹备编写校本教材,2020年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同年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021年组织课程组相关教师联合临床护理专家开启本课程的校企合作,筹备并录制了在线开放课程——《妇幼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并于同年8月在学堂在线正式上线运营,同期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配套教材《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并通过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环节培养临床护理核心师资1名,后备师资3名。

  3.革新期(2022-至今):2022年申请开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于同年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根据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发展要求,于2021年将助产专业课程名称更名为《妇幼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7月认定为四川省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教材形式,2023年组织相关校内外及行业内专家编写云教材《妇幼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于2024年6月出版发行。2024年参加四川省教师信息素养实践活动,获得高等教育项目组微课三等奖。

(二)课程建设成果

1. 2021年正式在学堂在线运营在线开放课程《妇幼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并于2022年认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学堂在线平台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scctcm62021005002/21561118?channel=i.area.recent_search

2. 2021年8月出版纸质教材《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同年试行校内学生实训手册。

3. 2022年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4. 2023年7月成为四川省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示范课程。

5. 2023年12月课程团队在《卫生职业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基于慕课资源的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模式在<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6. 2024年3月《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成为四川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之一。智慧职教平台

7. 2024年6月出版云教材《妇幼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8. 2024年7月认定为校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9. 2024年10月获评四川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高等教育组三等奖。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

本课程立足健康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结合护理专业的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需求,将课程结构剖析为四大部分,课程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课程内容共十三章,分为健康教育方法论与人群实践两部分。在授课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理论与实训两部分。理论部分以在线课程内容为主,由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实训部分以线下实训课为主(在课程中以课堂实录节选展示),以OBE理念为导向,小组为单位,组织与汇报健康教育个案设计、人群健康教育策划与实施方案、模拟健康教育场景或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制作-展示-答辩-点评与总结的形式完成项目实训任务,并在实训后,提交相关项目作品和实训报告,在做中学,在学中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积极探索与新时代高职学生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知识集中的部分制作为线上授课部分,在线下采用翻转课堂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临床健康教育能力,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体验和感受,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叙事教学、模拟讲座、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分、个人汇报与答辩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提高健康教育核心能力。

八、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创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紧密联系起来,探索与创新了护理人文类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以在线课程为依托,增设实训课比例达到理实课时分配1:1,改善了既往人文类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兴趣匮乏的状况。截至目前,本课程仍是全国首个面向护理类专业开设的健康教育相关的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的临床健康教育核心能力开展,变革了只以期末考试一次性检验学习成果的刻板考试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创设学生大众评委制度,让学生参与评分与点评。创设的健康讲座模拟、叙事与人文关怀、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等多个实训项目让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学习,训练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设立优秀学生奖励制度,根据实训的项目的作品分值,为获得优秀项目作品的学生或学生团队颁发奖励,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实训项目,互相学习与团结协作。

九、课程推广与师资培养

本套课程在2021年四川省眉山药科职业学院等院校通过校际联系,在护理与助产专业的健康教育课程中推广使用。并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临床护士的业务学习、查房等多种形式,向临床科室的护士、助产士推广。在2021年、2022年通过举办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护理健康教育技术培训班”向全省推广,组织培训近200人次。通过组织授课团队教师集体教研活动,提升授课团队的授课技能与沟通交流。